澎立生物
澎立生物
澎立生物
帕金森动物模型为帕金森研究提供新工具
帕金森动物模型为帕金森研究提供新工具

2025-02-13

行业资讯

帕金森病(Parkinson's Disease,简称PD),这一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,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患者及其家庭。其复杂的发病机制、缓慢的疾病进程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,使得PD成为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题。帕金森动物模型的新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为深入理解PD的发病机理、探索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。

帕金森动物模型为帕金森研究提供新工具

这项研究由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/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季维智院士、司维教授和王正波副教授研究团队共同完成。他们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腺相关病毒(AAV)过表达的家族性A53T突变的α-突触核蛋白(α-synuclein),并同时引入促炎因素(poly(ADP-ribose),简称PAR),成功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病因性帕金森食蟹猴模型。这一成果于近期发表在Cell Reports Methods上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
相较于传统的帕金森动物模型,如啮齿类动物模型,该食蟹猴模型在多个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。首先,灵长类动物在遗传、生理、免疫、发育以及行为等方面与人类更为相似,因此能够更好地模拟P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。其次,该模型不仅重现了PD的经典病理特征,如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、路易小体聚集以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等,还表现出了与PD患者相似的行为表型,如静息震颤和运动障碍等。此外,通过对模型猴的行为学、影像学特征进行长达18个月的跟踪检测,研究团队证实了疾病表型的进行性加重,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
这一新模型的建立,对于PD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。它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加接近人类PD病理特征的动物模型,有助于深入探索PD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,还为药物筛选和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的平台。通过在该模型上进行药物测试,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,加速新药研发进程,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。

在线咨询

在线咨询

  • 请添加“业务小助手”企业微信

电话咨询

电话咨询

TOP

TOP